熱資訊!銀行還能信任嗎?真正不值得信任的不是銀行而是銀行的人
2023-01-20 23:13:20    騰訊網(wǎng)

隨著銀行理財凈值的大幅度回撤和6000多只銀行理財產品虧損,人們對銀行的質疑越來越大,很多人更是提出:銀行還能信任嗎?


【資料圖】

應該說,銀行現(xiàn)在真正面臨巨大的信任危機,而且銀行的信任危機并不是從去年11月份以來銀行理財凈值大幅度回撤開始,不過是現(xiàn)在達到了高潮。銀行真的不值得信任嗎?實際上,真正不值得信任的是銀行的個別工作人員,而不是整個銀行。

一、個別銀行工作人員不合時宜地推薦銀行理財產品,而且有點不負責任的做法確實讓人討厭

張阿姨購買的銀行理財終于到期贖回了,雖然虧了不多,但10萬元的理財一年期限虧損了2000多,仍然讓張阿姨感到心疼不已。張阿姨就想到銀行辦理定期存款。

銀行的工作人員很熱情地向張阿姨推薦銀行理財產品,還振振有詞地說銀行理財非常穩(wěn)健,她們銀行的理財產品基本沒有虧過,大多數(shù)理財都是按照預期收益率兌付的,請張阿姨一定放心購買。

張阿姨就很生氣,然后帶有質疑地問:你確實銀行理財產品不會虧損嗎?你確定真的可以兌現(xiàn)預期收益率嗎?你能再說一遍我錄個音嗎?工作人員啥也沒有說,默默地走了。

這是很多人在銀行面對的問題,讓人真的會覺得現(xiàn)在的銀行已經(jīng)不再值得信任了,對于張阿姨來說,自己的理財剛虧損贖回,你銀行工作人員仍然推薦銀行理財產品,而且仍然強調和重申銀行理財產品不會虧損,強調銀行理財產品都是按照業(yè)績比較基準兌付的,因此屬于非常沒有眼色的工作人員。

實際上,這樣的工作人員如果不是任務壓力太大,就是已經(jīng)習慣了平時推銷的手法,從而導致公眾對銀行的信任度大大降低。實際上,現(xiàn)在很多銀行工作人員已經(jīng)不再推薦銀行理財產品了,特別是雙節(jié)期間銀行也沒有節(jié)日特供理財產品,及時根據(jù)現(xiàn)狀調整自己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法也是銀行工作人員必備的素質。在這一點上,確實有一些銀行工作人員值得檢討和反思。

二、個別銀行把保險產品當成銀行存款模糊地推薦銀行去銀行存款的人

老張去銀行辦理存款業(yè)務,經(jīng)常有工作人員會推薦利率更高的產品,這些產品可能會成為保險。

朋友的媽媽上年去銀行存款25000,被銀行工作人員以定期存款、利息高為由推薦并購買了保險,每年要交2.5萬,連續(xù)要交5年。朋友媽媽已經(jīng)繳費一年了,今年又要繼續(xù)交,朋友覺得非常不靠譜,但也不知道如何拿出來。

相信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。嚴芳的父親去銀行存錢,就是在銀行的工作人員推銷下購買了保險。她的父親不識字,不會用智能手機,保單的電子簽署操作全部由銀行工作人員完成,還專門躲避銀行的監(jiān)控在銀行外進行操作,也不知道有沒有進行“雙錄”。嚴芳詢問銀行的工作人員時,銀行的工作人員答復是很穩(wěn)不會賠。經(jīng)過嚴芳向多家平臺曝光、投訴,銀行答應退保、退款。

而僅僅2018年就有14家銀行因為銀保銷售誤導而“吃”了罰單,合計被罰572萬元。

很多人并不了解存款和保險的區(qū)別,前幾天有朋友在朋友圈發(fā)文說,這樣的存款能存嗎?仔細一看:每年3萬元,連續(xù)繳納5年,再5年以后每年兌現(xiàn)5000元。這明顯就是保險而不是銀行存款。銀行存款變保險本質上帶有非常大的欺騙性,這也是為什么人們不再相信銀行工作人員的原因,因為銀行工作人員的服務已經(jīng)變質了。

三、在銀行辦理3年定期存款時,銀行工作人員推薦一年期限的定期存款

近兩年,老年儲戶反映,銀行職工不推薦“3年定期”存款而更愿意推薦1年期限定期存款,甚至有的銀行工作人員直接不建議儲戶存“3年定期”存款。這種情況越來越多,很多老年儲戶非常不理解,本來在目前銀行利率下行的大環(huán)境下,3年定期存款比1年定期存款利率高很多,就是大國有銀行的定期存款一年期限利率2%左右,而3年期是3.115%,利息多了一半。很多老年儲戶感到奇怪,并質疑為什么銀行員工不向他推薦“3年定期存款”呢?

實際上,這里面有銀行工作人員很大的私心在里面:一是三年限的高利率定期存款正是因為利率太高,所以在銀行內部的業(yè)績考核時會打折扣的,甚至有的銀行對高利率存款可能沒有任何業(yè)績點,銀行人員吸引的三年定期沒有任何利益而言;二是1年期限的定期存款雖然也可能會在業(yè)績考核時打一定的折扣,但折扣會很低,同時銀行定期三年存款在存款期限內一直是存量存款,而一年期限到期以后再轉存就成了增量存款,對銀行員工的利益是非常不一樣的。

銀行員工不能以自身的利益考核去損害存款人的利益,銀行的“以客戶為中心”不能停留在口頭上,而是真正為銀行存款人利益考核,這樣才能贏得存款人的擁護,而如果僅僅從自身的利益去損害消費者的利益,這樣的銀行已經(jīng)不值得信任。

四、個別工作人員騙取存款人的信任,用存款人的身份證和銀行卡轉走了存款人的存款

最近,山西太原丁女士“1200萬存款被銀行職員私自轉走,儲戶被判擔責八成”的案件引發(fā)眾多關注,很多存款人既覺得不可思議,也覺得心里不踏實。出現(xiàn)這一狀況的核心要素是,丁女士在先后存款1200萬元以后,長期將身份證等證件交給銀行的工作人員,導致銀行工作人員私自將1200萬元存款轉移,因此,丁女士對自身的財產損失承擔主要過錯責任,一審判決其對存款損失承擔80%的責任。

近日有消息稱,山東肥城信用社一村代辦員突然死亡,導致該村30多儲戶千萬多余存款最終不知去向。而山東肥城信用社對死亡的代辦員拒絕承認是自己的業(yè)務代辦員,當然也拒絕承擔相應的責任。

現(xiàn)實中很多人出于對銀行和銀行工作人員的信任,特別是如果那些銀行工作人員是自己的鄰居、朋友和親戚時,就完全信任銀行的工作人員,有的將錢直接交給銀行工作人員幫忙代存,有的存款后將自己的身份證、銀行卡、密碼甚至U盾交給銀行工作人員,便利是便利了,但是風險真的很大,因為有的人是不值得信任的,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金錢的誘惑下能夠堅守初心,而是可能會出現(xiàn)各種存款損失。

是銀行已經(jīng)不再值得信任了嗎?是銀行面臨信任危機了嗎?從一定意義上講:是的。但是,從經(jīng)濟主體和信用主體角度看,我們更不應該相信銀行工作人員個人,畢竟我們自己的錢需要我們自己承擔責任。學點經(jīng)濟學并不是要讓所有的人成為金融專家,而是提升自己對自己財富承擔責任的能力。你信任銀行和銀行工作人員嗎?在評論區(qū)說說你的看法吧。(麒鑒)

關鍵詞: 銀行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