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金融數據為何大幅走弱
2023-08-12 07:25:59    騰訊網

文 丨 王靜文

天下午,央行公布了7月貨幣信貸和社融數據。各項數據均大幅弱于市場預期,推斷這也是當日股市大跌的原因之一。

7月新增社會融資5282億元,為2016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,僅為市場預期水平的一半。社會融資規(guī)模存量同比增長8.9%,低于上月的9.0%,為有統(tǒng)計以來的最低水平。


(資料圖片)

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459億,為2009年12月以來最低水平,同樣大幅弱于市場預期。同比少增3498億元,繼5月之后今年第2個月出現同比少增。貸款余額增速為11.1%,低于上月的11.3%,已降至年內最低水平。

從結構來看,各個部門的融資需求都比較弱。

先看企業(yè)端。

7月企業(yè)貸款新增2378億元,同比少增499億元。繼5月以來,年內第二個月同比少增。

其中,企業(yè)短期貸款-3785億元,票據融投資3597億元,中長期貸款2712億元,分別同比多減239億元、多增461億元、少增747億元。

短期貸款減少屬于季節(jié)性現象,票據融資多增反映的是銀行避險情緒上升以票據沖量。但更值得關注的是企業(yè)中長期貸款出現了近一年來的首次同比少增。

歷史上,企業(yè)中長期貸款與經濟周期的同步性較強,可以較好代表貸款的實際需求,也是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支撐力量。7月企業(yè)中長期貸款出現近一年來的首次同比少增,預示對投資的支撐力量趨弱。

與此相對應的,就是M1增速繼續(xù)回落。7月M1同比增長2.3%,較上月回落0.8個百分點,刷新自去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。與M2的負剪刀差也擴大至-8.4%,同樣為去年2月以來的最差表現。

M1主體為企業(yè)活期存款,反映企業(yè)擴大生產和增加庫存的意愿,通常被視為企業(yè)活力的表現。M1增速回落,也反映出企業(yè)活力有待增強。

再看居民端。

7月居民貸款減少2007億元,這是繼4月之后年內第二個月出現貸款凈減少,而去年同期為新增1217億元。

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335億元,較去年同期多減1066億元,中長期貸款減少672億元,較同期多減2158億元。

與此同時,7月居民存款減少8093億元,同比多減4713億元。居民部門存款貸款同時減少,反映出居民用存款來提前還貸,從而使資產負債表出現收縮。

7月以來,居民出行、觀影等消費意愿均有所回升,核心CPI也出現了久違的反彈,但居民信心仍未得到提振,很大程度上是動用儲蓄來進行消費,加杠桿意愿并不強。

最后看政府端。

7月社融中的政府債券新增4109億元,較上年同期多增111億元,占社融比重達到了77.8%,為有統(tǒng)計以來最高水平,成為社融主要支撐。

不過,政府債券新增規(guī)模僅為年內最低水平,反映7月政府債券發(fā)行仍未加速。

與之相對應的,則是當月新增財政存款9078億元,同比多增4215億元,顯示財政支出速度也未加快。

最后需要指出的是,7月新增社融中的人民幣貸款為364億元,占社融比重僅為6.9%,為有統(tǒng)計以來新低。

這一指標與新增人民幣貸款差異較大,主要由于前者反映的是實體經濟的貸款需求,不包含非銀機構貸款,而7月非銀機構貸款新增2170億元。

由于企業(yè)和居民新增貸款需求低迷,存款派生相應受限,而政府財政支出速度也未加快,導致7月末M2增速下降至10.7%,為去年5月以來最低水平。

與其他經濟指標相比,貨幣信貸和社融更能折射出經濟的實際狀況。7月金融數據的大幅低于預期,既反映出實體經濟的“惜借”,也反映出金融機構的“惜貸”。

其原因,一方面是由于經濟的內生動能偏弱,另一方面是由于市場在等待7月底的政治局會議指明政策方向。

隨著7月24日政治局會議明確“要精準有力實施宏觀調控,加強逆周期調節(jié)和政策儲備”“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(fā)行和使用”“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”“適時調整優(yōu)化房地產政策”等,各個部委也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,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有望逐步得到改善。
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