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邦除掉韓信的時候,同為漢初三杰的張良,為什么沒有出面阻止?
2023-08-08 11:12:38    胡巖鵬


(資料圖片)

當年劉邦將自己的開國大將韓信處死的時候,為什么張良沒能站出來阻止劉邦呢?好歹也曾經(jīng)是一起共謀天下的伙伴,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分析一下當時的局勢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張良不出面是完全正確的選擇,甚至可以說是智慧的選擇。

首先,我們要說殺了韓信的最后是呂后,不過劉邦其實也是這么想的,那么當時的張良看著這件事情的時候又是怎么想的呢?首先,韓信是一員武將,武將就是用來平定天下的,而在僅需治理天下的太平盛世下,武將那就毫無用武之地。再加上韓信又不是普通的大將,他的實力當年可不比劉邦或者項羽低,如果當初蒯通勸他的時候他能擁兵自立的話,或許當時就是他跟劉項三人共分天下的局面。

但是他沒有,而是幫著劉邦將項羽拿下了。這樣一個完全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,在天下已經(jīng)拿下來之后,便不會有任何一個上位者能容得下他,畢竟如果韓信想造反的話,劉邦的身邊沒有一個能治得了他的人?,F(xiàn)在劉邦在或許還能鎮(zhèn)住他,一旦換了新皇,就沒什么震懾力了,所以為了防患于未然,韓信也必須死。

這也不只是劉邦一個人這么干,每一個上位的統(tǒng)治者都是如此。那么要想活命,就要看這位功臣的表現(xiàn)了。如果在功成名就的時候即使將手中的兵權(quán)交出去,然后瀟灑的度過后半生就是最完美的結(jié)局了;或者是沒能參悟出這個道理,但是也只能忍受著這種生活,就這么稀里糊涂的過下去那就是第二等的結(jié)局了。

最后一種,也正是韓信選擇的一種,他不僅是沒看出來這種情況,而且還不能忍這種落差這么大的生活,所以一直都有不少怨言,到人家劉邦的親戚樊噲家做客的時候,人家好生接待他,結(jié)果他還來了句不愿跟人家為伍的話……這樣的人,客觀來說也確實是活不長久。

最后我們就來看看張良。張良曾經(jīng)是劉邦的謀士,在打天下的時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,所以劉邦對他也是禮遇有加,同樣到了太平盛世的時候,張良的這一身本事就有可能成為煽動人心的禍患,所以劉邦也是同樣容不下他的。不同的是,張良就是上面的第一種人,他早早地看透了自己的結(jié)局,所以開始遠離政治中心,選擇了自保,這也就是為什么呂后去求張良幫他安定太子之位的時候,張良一直都沒答應,最終拉出了其他人來讓自己脫身。

所以說,張良自己都已經(jīng)是自身難保了,哪里有功夫管韓信呢?

關(guān)鍵詞: